高三学生“迷失”比焦虑更可怕
(2025-08-03 12:42:27)
标签:
北清高考教育时评体育 |
高三学生“迷失”比焦虑更可怕
可是,现实中,众多考生在这个月份,效率并不是很高,甚至一些考生处于“迷失”状态。面对大考,即便是成绩超级拔尖的考生,也难免有时会信心不足,何况成绩中等的考生?因此,面对新高考模式下不确定性的考试,焦虑也是普遍的,只是程度不同而已。
一、
1.
2.
3.
4.
如果用一个时髦的词来总结,也许“躺平”更加适合,因为从哲学的角度,对“躺平”是这样解释的:“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映,实践者的内心都毫无反应和对抗,同时产生一种顺从心理、无奈的迷茫的逃避心理”。
从一个考季看,不排除一些考生是这样的表现:
迷失在三月;
焦虑在四月;
躺平在五月;
后悔在六月;
大致的情况是:“在三月份,低效的备考,面对四月份一模成绩,表现得很焦虑,决定再想拼一把,到了五月,感觉一切都来不及了,接受并躺平,到了六月,面对高考成绩,又表现出后悔……”
二、
从整体上看,我们目前教学机制,包括家长,都在强调提升学生执行力,学生听话,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别人交给的任务,并且表现的很努力,珍惜时间,甚至争分夺秒,这就是所谓的“高三状态”。
实际上,不管是哪个年代,最终都是要依靠结果来评价一个人的能力。
学生很听话,表现得很努力,结果考得并不好,无论是对于家长来讲,还是对学校来讲,都是不愿看到的现象。
大家总是以结果论成败,可是整个过程中,几乎没有哪个机制来教会孩子学会分析和优化。
1、
无论是教学还是考生备考,都是在各种“来不及”中度过的;
提速、求快,但是很浮躁,这样做事难免浮于表面,因此各种“虚假繁忙”就是最好的写照。
从我的认知,高考生的分析至少包含如下方面内容:
(1)
(2)
(3)
(4)
(5)
关于优化,目前考生至少要注重的三方面:
(1.)考试需要;
(2.)自己实际需要;
(3.)短时间能大幅度提分需要;
三、
1.
2.
……
而多数缺乏“优化”的考生,随心所欲,试想,在低水平上的随心所欲表达,结果会怎样?
在试题中,普遍考优化的内容:
例如:
1.
2.
3.
4.
5.
……
总结:
在高三这一年,迷失和焦虑,并不是个别现象,甚至可以用“群体迷失”和“群体焦虑”来修饰。
都说:我们身处一个文明开放,科技昌盛的时代,生产力不断进步,人类的智慧水平也在向更高的层次迈进,教育体系也在不断完善,体制也在不断的改革。可是面对,考生备考,居然能出现集体迷失,这不仅难以接受,更是与时代格格不入。
这低迷的备考月份,不妨从“分析和优化”切入。
但是无论怎样,对于高三学生来讲,迷失比焦虑更可怕。